知识的诅咒与达克效应

         搞明白这两个概念可以更擅长为人处世。所以关于这两个概念我一直想写点什么,最近经历了一些事情,所以就写了写。

         所谓“知识的诅咒”指的是“专家”与“普通人”沟通时,因为“专家”掌握很多“普通人”所不掌握的知识,从而很难进行沟通。因为“专家”很难理解这些“普通人”在沟通过程中,因为不具备这些知识所导致的理解困难。

         这个现象普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,比如家长辅导孩子作业,一个家长认为世人皆知的问题,孩子竟然不理解,教几次后,孩子还是不理解,这时家长往往就开始崩溃和暴走。这就是“知识的诅咒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不仅孩子和父母,作为成年人的“专家”和“普通人”也是如此,在“专家”眼中异常简单的问题,“普通人”竟然不理解,很多“专家”最后很有可能也会崩溃暴走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举个实际的例子,朋友问你电脑C盘空间不足要如何清理,你在指导了他几次后,他始终搞不定,你是会保持平和的态度,还是会越来越不耐烦?在这个例子里,朋友就好比“普通人”,而你就好比“专家”,这同样也是“知识的诅咒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再比如你身边有一些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朋友,他自己干的时候非常出色,如果向他去请教,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,“我会干,但是不会教……”。排除他有私心以外,有些人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存在“知识的诅咒”,但是他不擅长总结和分析,并不知道问题根源在哪里,因此也就不擅长做“师傅”。会干确实不等于会教,否则就没有“言传身教”,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”这类说法了。学习不仅要听老师怎说,更要看老师怎做。

         正是因为我知道存在“知识的诅咒”,所以我再制作教程时尽可能把观众当成零基础的新人,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去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,尽力让大家好理解一点。这样做对于新人来说非常有帮助,但是对于有一些基础的朋友就会现得有些唠叨,很多朋友知道我制作视频的初中,因此选择理解和包容,而另一些朋友则会怨声载道,而且会反馈到评论区。这些怨声载道就引出了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概念“达克效应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所谓”达克效应“是一种认知偏差,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“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”,能力越强越绝望,能力越弱越自信。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谦逊的,没能力的人往往都是自负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很多年前我人生中的一位导师前辈对我说过,人要“懂是非,知敬畏”。去网上搜了以后,发现还有后两句“守底线,讲规矩”。长者总跟后辈说“做事之前要先做人”,在思考良久后,我发现以上四点就是做人的根本,也就是所谓“格局”的根本。如果没有吃透这四点你的格局是不可能大的。这四点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为人处世的根本。

         成年人的交往是筛选而不是教育,在交往过程中这四点非常容易流露出来,综合下来这个人是否值得交也就心知肚明了。他的格局有多大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说的有点远了,说回“达克效应”,一瓶子不满,半瓶子晃荡,越晃荡越觉得自己了不起,殊不知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傻子。之所以聊这两个概念,也是因为之前碰过壁,不希望大家走我的老路,在与下属和朋友沟通技术问题时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,在讨论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时,不要被自负蒙蔽心智,多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对方为何会有这样的建议和思路,从而整合认知,提升自己。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尽可能的对齐颗粒度,避免团队之间的认知偏差导致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 作为项目和团队领导,会干是远远不够的,你要善于总结和分析,尽可能统一大家的认知,避免沟通不畅导致浪费时间,或导向错误的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 总之就是遇到一个感觉上不如你的人,你要先想到“达克效应”,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,用谦逊的态度交流,即便最终你发现对方的认知是错误的,也要保持谦逊的态度,人无完人,别人总有你不会的。在深入沟通时,如果发现对方一直不能理解,你要想到“知识的诅咒”,不要被“诅咒”了,保持开放的心态,尝试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沟通,不要厌烦。如果最后可以成功让对方理解了你所说的,这对你来说也是一种提升。

         聊的有点多,可能略显说教,这些可能只适用于我,而不适用于别人,大家正确对待即可。

原创:以上仅为宅人改造家个人观点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!